互联网+医疗融资租赁沦为财技套资 各方为何深陷其中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8-08-28 / 阅读:335

  还有大大小小诸多医疗设备销售公司打着“互联网+医疗”、“医联体O2O”的旗号,以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名义,实际做的是资本运作。远程视界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他们从融资租赁公司套取巨额资金后,将债务扔给基层医院,既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也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在一些受访的专业人士看来,远程视界模式大行其道与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薄弱有关。但医疗属于稀缺资源,医疗人才难以按照互联网模式快速复制,不切实际的快速扩张注定了远程视界成为一个不可持续的“金融游戏”,将会最终破灭。
  
  县级医院是怎样入套的
  
  远程视界规模做得非常大,和近1000家医院签了租赁采购合同,业务覆盖全国除台港澳、西藏以外的所有地区。
  
  远程视界声称和基层医院共建科室,由同仁医院、阜外医院等北京大三甲医院出专家做培训,融资租赁公司出钱买设备,远程视界来张罗患者、运营科室,并承担所有费用。医院不用掏一分钱,只要提供场地,五年后就坐拥昂贵的设备和成熟的科室。
  
  从2016年开始,远程视界不按承诺供应设备和专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到去年还停止了垫付租金。医院们获取设备、技术的初衷落空了,还要承担巨额设备采购资金。全国出现了医院大面积被融资租赁公司上门催债的现象。
  
  远程视界不是孤案。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和医疗也采用了类似的情形。
  
  公司以利用北京专家资源来基层公立医院共建肿瘤、心血管科室的名义,占据医院渠道,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医院卖设备、卖耗材,并从融资租赁公司套取设备采购款。
  
  官网显示,中和医疗合作的医院有37所,全部都是县、地级公立医院。
  
  不过,中和医疗的模式只维持了两年。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滑94%,净亏损885万元。同时,公司卷入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并拖欠设备租金,供应商货款,被法院强制执行资产,公司董事长李立也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财报发现,2014、2015年,中和医疗先后七次和公立医院签署设备购买协议,都是以溢价10%-20%卖给医院,总价格从400万元至1600万元不等。
  
  由于科室的收入不能覆盖设备租金,中和医疗很快陷入资金紧张。2017年,邢台县医院因未收到设备,将中和医疗、融资方拉赫兰顿(中国)商业保理公司告上法庭。不久,清河县医院也因为中和医疗未按承诺垫付设备租金,跟公司法庭上相见。
  
  “远程视界们”同病相怜
  
  另一家新三板企业蓝海之略被业界认为是医疗租赁垫付模式的先驱。
  
  蓝海之略定位是医生集团和医院管理公司。截至去年底,运营有眼科、普通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等16门学科,销售网络覆盖全国5000多家医院,合作融资租赁公司50多家。
  
  蓝海之略去年营业收入达23亿元,归母净利润4.5亿元。虽然公司声称收入主要来自医院学科建设收入的分成,但公司医疗设备销售收入一项就达21亿元,占营收总额的94%。
  
  近日,有蓝海之略前员工彭雨(化名)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称,公司资金链出现状况,两个月前开始设备不到位,有拖欠员工工资和费用报销的情况发生。
  
  财报显示,到截至2017年年底,蓝海之略的其他应收款达到9.2亿元,同比大幅攀升570多倍,占公司净资产的80%,主要原因是为医院垫付的设备租金和对外借款。公司表示,如果应收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远程视界2016年营收60亿元,收入也主要来自设备销售。如一台医科达公司生产的Synergy牌直线加速器,政府采购网招标价格为2100万元,远程视界卖给医院却高达3520万元。一台奥林巴斯牌的妇科用高清腹腔镜系统,远程视界能比政府采购网溢价110%。
  
  由于这些设备都属于租赁物,产权归租赁公司所有,因此绕开了医院采购大型设备的招标程序。
  
  蓝海之略和远程视界收入规模看起来都很很大,但部分还要代医院垫付给租赁公司,且公司对医院设备租金有连带担保责任。医院收入不达预期,公司资金链压力必将急剧增大。
  
  今年以来,蓝海之略也因为谁来承担设备租金问题与医院引发多起纠纷。今年2月,珠海市香洲市人民法院判决蓝海之略向故城县中医院支付垫款410万元,并冻结了公司420万元银行存款。
  
  因此,“远程视界们”如果想要真正产生价值,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只能依靠当地医院医疗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但在医疗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的基层公立医院的天然束缚下,靠医院创收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目的是投机还是运营?
  
  “这些公司就是投机,而不是在搞医院运营,”一位医疗租赁上市公司高管陈萍(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记者表示。
  
  她认为,远程视界模式注定不能兑现运营的承诺。因为国内顶级的医疗专家数量有限,日程满满,很难抽出时间去远程视界、蓝海之略合作的边远基层医院。即使专家到位了,短时间内也难以大幅当地医院的技术水平。
  
  “医院为什么愿意高价买你的设备,不就是看中你能帮人运营?但是快速生产一定产量跟不上,因为医疗资源供应有限。”陈萍表示。
  
  同心医联CEO刘伟奇告诉记者,科室建设并不容易,尤其是心脏、肿瘤这样复杂的科室,得一整套成熟团队才能开展,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培育起来,光靠一两个专家去培训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所谓“专家培训”、“技术支持”、“慈善扶贫”往往不过是远程视界等公司在开展业务时的“话术”。
  
  “阜外医院的专家有去过个别地级医院,但从来没有去过县级医院,”汤哲告诉记者。他表示,业务人员有一套话术来说服医院,一旦签约成功,业务人员能够从设备总额中获得7%的提成。到了后期,远程视界这一比例甚至提高到20%。
  
  与远程视界不同,蓝海之略自己拥有一支516人的全职医生团队,可以长期派驻当地医院带教培训。
  
  不过,彭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的医生团队质量参差不齐,医生整体技术水平有限。
  
  国德医疗董事长郑新国对第一财经表示,“连锁的东西都需要专科化,最好只做一个方面,而且尽量简单,比如妇科、男科、美容等,只有可复制、可推广、可模块化的才能做大。如果做得太杂,肯定是假的。”
  
  汤哲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远程视界主要是找边远地区的县级医院,而省会城市的大医院,以及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医院,不太需要第三方公司提供设备。
  
  同心医联CEO刘伟奇认为,这说明了远程视界模式本身就存在商业悖论。
  
  “有技术、经营较好的医院往往患者量较多,不需要与远程视界合作。缺技术、基础薄弱的医院想通过合作提高患者量和医院经济效益,但往往周期较长,而且不同临床科室的差异很大,运营提升不能都一蹴而就。”他表示。
  
  在他看来,当远程视界追求快速发展,运营能力跟不上的时候,这就演变成一个金融游戏,借公立医院信用,给一堆产生不了足够现金流的项目放贷,最终必将崩盘。
  
  根据商业计划书,远程视界还有一项收入是收取代理商的代理费。公司在全国拥有4000多位代理商,帮助公司开拓医院市场。代理商根据省、市、县、院不同级别,向远程视界缴纳的代理费,少则数万元,最多的达400多万元。
  
  虽然这也能给远程视界带来数亿元收入,但因为公司却未能履约,被代理商要求退款。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维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代理费是担保的概念,远程视界是应该退还给代理商的。
  
  基层医院做强的现实困难
  
  远程视界模式的存在还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国医疗体系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长期矛盾。一边是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居民头疼脑热都上大医院,重疾病人反而挂不上号;另一边基层医院人才流失、技能下降,患者不信任基层医院。
  
  “正好政策提倡远程医疗,远程视界又办了很多活动,请了很多专家,惠及了老百姓。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很振奋!”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杜院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签约时好听的话说的很多,最后合同却变味了,全国这么多医院出现类似的问题,发人深省。”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正式提出由大医院帮扶小医院的医联体为抓手,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为了督促各地医联体建设,过去三年里,监管部门出台了大约40多份有关分级诊疗的文件,希望做强县级公立医院。
  
  不过,政策落实却面临着现实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措施的推进,“以药养医”的时代基本终结。但药品“零费率”导致医院收入大幅减少,而本该填补这块空缺的财政资金却不能到位。
  
  “按理说我们CT(扫描设备)老掉牙了,早该换了,但是财政不给资金。”东北地区一家县级医院院长告诉记者,“县医院都要自谋生路。财政连工资都覆盖不了,也留不住人才。”
  
  同时,县级医院却要在资金、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完成“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至 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基层医疗质量如何保证的难题,这给了远程视界这类公司可乘之机。
  
  “我们是看中他有北京医院的专家,他们前期做模式,医院宣传做得好。医院想发展只能借助外力。看到有一些相关部门牵头搞,地方政府也提出政策目标,我们觉得没有大的问题。”杜院长表示。
  
  刘伟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层公立医院一方面有发展需求,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医疗价格、人员编制、财政支持、医保额度都有限,国家没有资源投入,与此同时各方面成本都在上涨。两方面矛盾下,才会有远程视界的模式出现。”

  来源:第一财经


上一篇:银保监会介入融资租赁要变天,摸底之后立新规
下一篇:今天,缅怀先辈,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