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如何“迎风起舞”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5-11-24 / 阅读:526

  从长远看,租赁公司利润来自利差的空间将越来越小,通过专业化经营和批量采购获得资产管理费、商业折扣、二手设备处置收益将是主要盈利点。
  
  融资租赁虽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小的细分行业,却承载了在中国经济“换档”中谋篇布局的大考量。
  
  9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美,签订的首单商贸合同即是国内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向美国企业订购30架波音737飞机。此前的9月初,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政策利好首次将支持租赁业的发展上升至国家层面,为我国租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952年,全球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在美国成立,之后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
  
  自2010年后,我国租赁行业步入快速通道。从结构上看,金融租赁力撑“半边天”,已成为行业高速发展的主力。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融资租赁公司共计3185家,其中,金融租赁公司为39家,融资租赁公司3146家;金融租赁的融资合同余额1.47万亿元,占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的40.22%;从业务规模上看,融资租赁虽高速增长,但渗透率提升乏力,对经济贡献仍有潜力可挖。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基本保持在15%~20%,而我国2014年末还仅为4.71%,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美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已超过30%,而我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仅有万分之三。
  
  当下,异军突起的我国融资租赁业正进入有史以来最好的机遇期,政策春风之下,结合我国国情,全面、周密审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关注当中的问题、误区与危机对于助推行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尤为必要。
  
  “新高地”危与机
  
  我国融资租赁业肇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的改革开放,从行业发展周期看,目前仍处于发展新生代,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和广阔的前景,是“未来发展的新高地”,但不能忽视发展道路上潜伏着的问题和风险。
  
  一是经济、金融环境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冲击。融资租赁具有顺周期波动特点,宏观经济走势传导作用明显。在国际经济低迷、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实体产业一有波动,就会对承租人的经营和偿付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将风险直接传导到融资租赁业。随着我国过剩和落后产能逐步淘汰,涉及的行业所受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预计受其影响的融资租赁公司有加大趋势。从金融环境看,美国低利率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和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扩大,贷款利率下浮更趋普遍,造成行业利润空间一定程度的压缩。201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力度继续加大,人民币的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跨境融资的风险加大,对企业套期保值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当前简单粗放的业务发展模式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背离。融资租赁可分为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两种业务类型,直接租赁(简称直租)是租赁公司自己从供应商手中采购产品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而售后回租则是租赁公司从承租人处购买后者已经在使用的产品然后回租给他们使用,收取租金,其本质是银行信贷业务的一种补充,俗称“类信贷业务”。其中,直租是体现融资租赁本质的基本业务,对租赁公司能力、技术要求更高,对实体经济拉动作用更大。在成熟市场中,融资租赁中直租是主要模式,但从2007年中国银行业进入融资租赁业开始,售后回租就成为银行系租赁公司基本的业务模式,直接租赁的占比非常低,并很快将这一模式蔓延到整个融资租赁行业。原因在于,售后回租对租赁公司而言业务简单、操作容易、风险小、便于做大规模,因此新的租赁公司常从售后回租入手开展业务。然而,不做主业做副业,正是如今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现状。在整个行业中,售后回租的比例平均能达到80%。
  
  三是法律税收政策整体支持力度不够。从发达国家的国际实践来看,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非常有赖于国家产业、法律、金融、税收政策等各方面相互衔接的全套政策支持,政府在行业建设的初期充当类似孵化器作用,通过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培育行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国家层面的法律政策支持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尚存在不同法规对融资租赁的界定不统一,双头监管带来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引不一致,租赁税负不合理,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弱,政策导向不清晰,所得税抵免政策不明确,重复征税(例如,不动产融资租赁中的双重契税缴纳)等问题。
  
  四是行业人才跟进与行业扩张规模不衔接。融资租赁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作为类金融企业,从客户管理、项目审批、风险管控和资产管理、法律诉讼都需要一套严格而专业的制度支撑,IT系统也得紧紧跟上,由此需要大量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才来运作,但目前我国行业专业人才极其匮乏。据统计,全国真正的租赁人才不超过3万人,对应全国3000家企业,平均每家不到10人,且多数在2012年之后进入这个行业。人才的缺乏带来业务规模扩张的内在支撑力不足,影响行业发展后劲。
  
  五是行业风控要求与整体风险防控能力不匹配。融资租赁既是资金与资产连接的纽带,也是金融和产业风险的聚集点,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均需相应的风险分担渠道和机制。从事前看,我国租赁资产登记的相关法律条文还存在空白,配套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将导致行业矛盾突出。一旦发生问题,租赁公司将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对抗第三人,独自承担风险。从事中看,目前我国租赁领域的信用评估体系、相关政治和商业保险制度建设尚不健全,行业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从事后看,我国二手租赁市场不成熟增大行业整体风险。租赁物权的监管和二手设备的处置变现,这是控制租赁市场风险的关键,也是落实以物权对抗经营风险的根本落脚点,二手设备的处置,正是消解租赁经营风险的重要渠道。从我国租赁公司自身的风控意识看,租赁公司基本上更加注重前台,比如市场的拓展,而忽视后台的发展,即资产和风险的管控,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踏准鼓点舞出风采
  
  租赁是降低购买力门槛的重要方式,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被誉为“经济起飞的垫脚石”。融资租赁的传统重点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飞机、船舶、医疗设备、印刷设备、工程机械等制造装备领域,发达国家这些领域的设备租赁比例高达60%,伴随我国“2025中国制造”、“一带一路”、央企国际化等实业兴国经济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端装备及优势产能领域在未来5~10年间也将出现大幅度增长。在融资租赁大舞台上,需要冷静把握机遇,审度危机,未雨绸缪,在以下几方面着力突破,方能踏着时代鼓点舞出别样的风采。
  
  改变目前金融租赁一枝独秀的局面,大力发展真正以融物为主的融资租赁。由于金融租赁难以承担残值风险和后续资产管理、服务职能,故其开展的绝大多数都是售后回租,非常不利于租赁行业业务机构的优化,而只有直接租赁、资产管理和资产处置行为才能有效培育二手租赁资产流通、评估和资产管理等衍生细分行业,为行业分担风险,推动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经验,在融资渠道、税务、金融和产业政策方面给予直接租赁业务优惠,推动租赁公司的转型发展。如对农资设备的直接租赁业务,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和投资税收抵免;允许符合条件的租赁公司,发行中小微企业的企业债;政府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出口租赁担保机构等。
  
  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加快建立标准化的租赁物与二手设备流通市场,支持建立融资租赁公司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完善融资租赁资产退出机制,盘活存量租赁资产。支持设立融资租赁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为融资租赁公司服务的专业咨询、技术服务、评估鉴定、资产管理、资产处置等相关产业,构建一条协同互补、风险共担的良性产业生态链。
  
  引导租赁公司定位于服务性企业,而非信贷企业。从长远看,租赁公司利润来自利差的空间将越来越小,通过专业化经营和批量采购获得资产管理费、商业折扣、二手设备处置收益将是主要盈利点。我国租赁公司应明确市场定位,以专业化经营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真正把租赁做成资产管理而不是信贷管理,提高融资租赁全产业链经营和资产管理能力,以对某个行业或产业链的精通带给客户更多附加价值,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文章来源:英大金融2015年第12期


上一篇:丛林:工银租赁的两个使命
下一篇:未来10年PPP将成为10万亿级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