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支持证券关注要点-以融资租赁为例
一、评级公司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关注要点
在评级机构评估资产证券化项目过程中,核心的风险分析链条是现金流流动的完整路径,起点是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终点是资产支持证券的兑付,对于整个现金流流动路径上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是评级需要关注和分析的。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分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资产分析,也就是现金流流动路径的起点分析;第二部分是相关主体分析,包括原始权益人、资产服务机构、增信方、托管行、监管行等等,现金流流动路径上涉及到的所有相关主体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并进行分析的,其中原始权益人、资产服务机构和增信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第三部分是交易结构分析,交易结构的分析是针对现金流流动路径上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否都有设置相对应的机制予以缓释。
为了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评估,一般要对产品进行分类。从评级的角度,一般将基础资产可实现的破产隔离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也就是依据基础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稳定性与基础资产原始持有方的可持续运营之间的相关性对基础资产进行分类。按照这个分类规则,可以将基础资产分为三大类:债权类、类收益权类、不动产类REITs结构类。
首先来看债权类,它并非与法律上定义完全一致,这一类基础资产具有资产原始持有方的未来持续经营与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回流相关度极低的特点,即是基础资产与原资产方相关性较低,未来现金流不易受到原资产方影响。
再看类收益权类,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完全依赖于资产持有方,如果资产原始持有方不能持续经营,无法持续提供服务,那么基础资产未来无法产生现金流。例如:供电收费收益权、供水收费收益权等(以上“收益权”名称不代表法律上的定义)。
最后是不动产类REITs结构,在这一类型的项目中,基础资产一般是持有项目公司全部控制权的有限合伙份额,由于资产在法律上完全脱离了原项目持有方,也就是实现了与标的不动产原始持有方的完全破产隔离。
评级公司分析基础资产的关注要点一般围绕主要影响基础资产对应现金流回流的因素展开。
对于债权类资产来说,基础资产对应的债务人的信用资质直接影响资产池的信用表现。一般区分基础资产对应的债务人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类债务人,另一类是极度分散的个人类债务人。对于企业类债务人,关注的是每个债务人本身的资质,以及债务人是否足够分散。对于极度分散的个人类债务人,需要关注的是同类型资产历史上的信用表现以及该类群体的各方面特征。
对于类收益权类资产来说,我们则需要关注提供服务方主体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以及服务需求方的信用资质。我们只有在同时考虑了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的风险评估之后,才可能对这个产品进行有效的评估。
对于不动产类REITs结构来说,基础资产对应的现金流一般是租金收益以及处置收益,所以对于该类资产的关注点都是围绕着影响不动产产生期间收益的因素展开。
在相关主体分析部分,对于债权类项目的原始权益人,我们首先需要关注其风控体系、业务流程、内部制度。此外,由于在现有的交易结构架构下,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回流的第一步往往是先到原始权益人或者资产服务机构的账户,而不是直接到专项计划专户,原始权益人或者资产服务机构的破产风险会影响到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的安全性,资金混同风险也不容忽视。
对于类收益权的项目来说,相关主体的分析与基础资产本身的分析有很高的重合度,只是在关注相关主体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之外,还需要考虑现金流流动路径上产生的资金混同风险。
对于不动产类REITs结构来说,因为实现了破产隔离,我们主要需要关注的是运营标的不动产的项目公司的运营能力。
最后来看交易结构部分,交易结构的设置应当注意对各环节现金流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设置增信结构,例如对于资金归集风险应当关注其资金归集机制以及账户设置,对于再投资风险设置循环购买机制或再投资机制 其中现金流归集机制以及信用增信结构尤为重要。
二、融资租赁类型项目中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方案设计要点
融资租赁类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已经非常成熟,此处不再赘述,主要需要提及一下的是在现有的产品设计中往往会忽视由于基础资产大规模早偿引起的产品兑付的流动性风险。
在当前整体资本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下,基础资产早偿现象在越来越常见,而且早偿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不少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项目中,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布是不够分散,一旦基础资产发生大规模早偿,就可能会形成在某个兑付日没有对应的当期现金流流入,那么对应该兑付日的固定支付型证券就面临着流动性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潜在风险,除了可以在基础资产端限制早偿,还可以在产品端进行分层,设置缓冲层用于在发生早偿或逾期时吸收风险并提示管理方设法应对。
在评级机构评估资产证券化项目过程中,核心的风险分析链条是现金流流动的完整路径,起点是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终点是资产支持证券的兑付,对于整个现金流流动路径上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是评级需要关注和分析的。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分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资产分析,也就是现金流流动路径的起点分析;第二部分是相关主体分析,包括原始权益人、资产服务机构、增信方、托管行、监管行等等,现金流流动路径上涉及到的所有相关主体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并进行分析的,其中原始权益人、资产服务机构和增信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第三部分是交易结构分析,交易结构的分析是针对现金流流动路径上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否都有设置相对应的机制予以缓释。
为了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评估,一般要对产品进行分类。从评级的角度,一般将基础资产可实现的破产隔离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也就是依据基础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稳定性与基础资产原始持有方的可持续运营之间的相关性对基础资产进行分类。按照这个分类规则,可以将基础资产分为三大类:债权类、类收益权类、不动产类REITs结构类。
首先来看债权类,它并非与法律上定义完全一致,这一类基础资产具有资产原始持有方的未来持续经营与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回流相关度极低的特点,即是基础资产与原资产方相关性较低,未来现金流不易受到原资产方影响。
再看类收益权类,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完全依赖于资产持有方,如果资产原始持有方不能持续经营,无法持续提供服务,那么基础资产未来无法产生现金流。例如:供电收费收益权、供水收费收益权等(以上“收益权”名称不代表法律上的定义)。
最后是不动产类REITs结构,在这一类型的项目中,基础资产一般是持有项目公司全部控制权的有限合伙份额,由于资产在法律上完全脱离了原项目持有方,也就是实现了与标的不动产原始持有方的完全破产隔离。
评级公司分析基础资产的关注要点一般围绕主要影响基础资产对应现金流回流的因素展开。
对于债权类资产来说,基础资产对应的债务人的信用资质直接影响资产池的信用表现。一般区分基础资产对应的债务人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类债务人,另一类是极度分散的个人类债务人。对于企业类债务人,关注的是每个债务人本身的资质,以及债务人是否足够分散。对于极度分散的个人类债务人,需要关注的是同类型资产历史上的信用表现以及该类群体的各方面特征。
对于类收益权类资产来说,我们则需要关注提供服务方主体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以及服务需求方的信用资质。我们只有在同时考虑了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的风险评估之后,才可能对这个产品进行有效的评估。
对于不动产类REITs结构来说,基础资产对应的现金流一般是租金收益以及处置收益,所以对于该类资产的关注点都是围绕着影响不动产产生期间收益的因素展开。
在相关主体分析部分,对于债权类项目的原始权益人,我们首先需要关注其风控体系、业务流程、内部制度。此外,由于在现有的交易结构架构下,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回流的第一步往往是先到原始权益人或者资产服务机构的账户,而不是直接到专项计划专户,原始权益人或者资产服务机构的破产风险会影响到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的安全性,资金混同风险也不容忽视。
对于类收益权的项目来说,相关主体的分析与基础资产本身的分析有很高的重合度,只是在关注相关主体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之外,还需要考虑现金流流动路径上产生的资金混同风险。
对于不动产类REITs结构来说,因为实现了破产隔离,我们主要需要关注的是运营标的不动产的项目公司的运营能力。
最后来看交易结构部分,交易结构的设置应当注意对各环节现金流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设置增信结构,例如对于资金归集风险应当关注其资金归集机制以及账户设置,对于再投资风险设置循环购买机制或再投资机制 其中现金流归集机制以及信用增信结构尤为重要。
二、融资租赁类型项目中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方案设计要点
融资租赁类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已经非常成熟,此处不再赘述,主要需要提及一下的是在现有的产品设计中往往会忽视由于基础资产大规模早偿引起的产品兑付的流动性风险。
在当前整体资本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下,基础资产早偿现象在越来越常见,而且早偿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不少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项目中,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布是不够分散,一旦基础资产发生大规模早偿,就可能会形成在某个兑付日没有对应的当期现金流流入,那么对应该兑付日的固定支付型证券就面临着流动性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潜在风险,除了可以在基础资产端限制早偿,还可以在产品端进行分层,设置缓冲层用于在发生早偿或逾期时吸收风险并提示管理方设法应对。
上一篇:融资租赁与P2P的风险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融资租赁中的直接租赁是什么、怎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