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初见成效: 同业萎缩、委外锐减、资金回表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7-12-29 / 阅读:330

  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去杠杆”之下,总杠杆率虽有上升,但保持稳定;金融杠杆率则初见成效,金融机构投资行为明显变化。
  
  政策上,2016年末以来,“一行三会”发布一系列关于去杠杆、去通道、去刚兑政策,限制表外理财、同业存单、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金监管、委外投资、理财产品对接资管计划,抑制同业套利链条,消除多层嵌套的政策文件。
  
  “去杠杆”强监管之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链条被压缩,同业业务锐减,委外规模下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扩张速度放缓,资金回流表内贷款。
  
  从效果看,宏观杠杆方面,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2017年一季度,我国总杠杆率为257.8%,同比上升7.8%。同比增速已经从19.6%下降到7.4%,总杠杆率上升速度初步得以控制。
  
  微观杠杆方面,金融机构债券投资与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从2016年的53%下滑至2017年1-9月的23.07%,去杠杆直接拉低广义货币(M2)增速,使得低增速M2在今年开始成为常态。
  
  资产负债扩张放缓
  
  2017年以来,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扩张速度不断放缓。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9月末,商业银行境内资产和负债规模同比均增长10.9%,2014年-2016年,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增速超过16%。
  
  上市银行中,二季度有七家银行缩表,民生银行、中信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减少1894亿元、1006亿元。三季度,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的资产规模较二季度分别减少1142亿元、305亿元、35亿元。
  
  资产负债增速持续下滑,来源于严监管下银行放缓业务扩张,主要是同业业务萎缩。
  
  传统银行加杠杆,是通过存贷款完成的,监管对此有额度、集中度、充足率等明确的考核。但最近数年,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扩张逻辑是,通过主动增加负债加杆杠获取资金,投向同业业务和委外业务,利用同业套利获益。
  
  同业监管是此次去杠杆的重点,经过一年多的监管,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同业规模增速明显下滑。国有大行、农商行受此影响较小。2017年,股份行资产规模增速罕见地低于大行。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负债双双收缩,比年初分别减少2.6万亿元和2万亿元。其中,理财产品增速连续八个月下降,同业理财余额比年初减少2.6万亿元。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今年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279亿元。
  
  此外,央行2017年数次在金融市场“加息”,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收紧流动性,这也抬高了银行的同业负债成本,导致商业银行减少同业资产配置。
  
  资金回流表内存款、贷款
  
  银行减少在同业上的资产配置,同时以四大行为代表,增加了信贷资产。
  
  2017年以来,银行贷款规模不断增加。9月末,上市银行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9.6%。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压力下,银行负债方式由同业负债、发行债券等主动负债回归传统存款。9 月末上市银行存款规模较年初增加6.09%。其中,中信、民生、光大等股份行同业负债大幅缩减,存款增长也乏力,负债规模也出现不同程度缩减。但国有大行、城商行、农商行存款增长弥补了同业负债缺口。
  
  从供给看,央行“定向降准”鼓励银行资金投向小微和三农,资产结构中信贷占比提升。从需求看,2017年宏观经济有复苏迹象,基建投资也有所提速,带动信贷需求。
  
  不过,2017年下半年,银行贷款利率有所上升。有华南银行业人士表示,即使对于处于“白名单”的客户,新增贷款也要在基准利率上浮30%才能放贷。“敢于向企业要息差”成为很多银行增加信贷时的选择。
  
  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3%、5.67%、5.7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毛豆新车融资租赁模式受关注
下一篇:金融租赁公司筹建潮消退 资本补充方式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