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投们,进入“现形”倒计时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21-11-11 / 阅读:425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随着15号文的实施,以及宏观去杠杆进程的持续,城投们也开始瑟瑟发抖。尽管城投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是地方政府施政的重要工具,并不会像地产那样出现大面积的问题;但部分融资规模早已超出实际经营的网红城投,则必然“现出原型”、走下神坛。
  
  过度融资,极度依赖流动性
  
  网红城投的一大特征就是融资频繁,虽然从账面上看倒也符合市场对城投主体的要求,但源源不断的融资需求也证明城投对流动性的依赖度非常之高,一旦政策变动与收紧,必然对城投的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在过去几年的市场环境下,“网红城投”受市场欢迎的程度是比较高的,并且由于金融机构的偏好有明显的趋同效应,导致这些主体能够获得的融资规模已远远高于自身的经营能力;这就使得这些网红主体不仅仅是“借新还旧”、债务规模越来越大,更经常出现利息也依靠新增融资的情况。
  
  一旦市场风向变化,导致净融资能力下降,这些主体的现金流也将接受考验;加上地方财政收入的不理想,部分地方的财政与城投之间就像“三个锅两个盖”的游戏,只能勉强维持击鼓传花,风险的阴霾已经悄然笼罩。
  
  发展不顺,基本面存在问题
  
  网红城投们在过去几年享受到了太多的融资便利,而在“不缺钱更不怕借不到钱”的大背景下,这些城投纷纷开始大量新增投资,但这些投资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够得到应用的回报,如今看来却是问题不少。
  
  有大量投资基础设施的,但遇上土地市场预期变化的;有投资上市公司平台的,但事实也证明收益寥寥;有参与产业投资的,但从目前的周期来看太长太长;有投资金融机构或从事其他金融业务的,但非专业机构必然面临更多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网红城投所在区域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产业升级乏力,新旧动能转换不顺,城镇化速度放缓,使得发展预期也就此改变。主体们原本的“红”,是建立在乐观预期之上的;当基本面发生改变,投资效率低下与期限严重错配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原本一片光明的前途就此黯淡。
  
  面对现实,潮水褪去终现形
  
  随着城投的风险隐现,机构对于潜在风险的判断与讨论也比过去多的多,使得过去机构们的“非理性投放”将比过去少很多,并且监管也不再允许城投们“无序融资”;再红的网红主体,也终究要面对现实。
  
  当潮水褪去,网红城投们不得不“走下神坛”,尤其是政府信用逐渐褪去后,这些城投是否能够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就变得重要;一旦风险苗头出现,光辉形象下隐藏的问题必然随之出现,随着机构们的闻风而逃与市场定价水平也将随之大幅波动,一路高歌猛进转而变为了下沉漩涡。
  
  只能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上一篇:融资租赁公司股东责任的合规研究
下一篇:融资租赁租金催收四大策略